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现代农业产业集群能有效整合生产要素、市场要素,打通全产业链,推动农业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是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今年,自治区政协委员王芳平、曹学云、王超聚焦我区农产品产业集群化发展和农业品牌建设等方面积极建言。
产业集群赋能农业发展
宁夏农产品产业集群化形成了以枸杞、酿酒葡萄、奶产业、肉牛和滩羊、冷凉蔬菜、亚麻籽油等“1+5”特色优势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格局。
今年,自治区政协委员王芳平在《关于宁夏农产品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提案》中指出,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业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宁夏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也在逐步提升。然而,与发达地区相比,宁夏农产品产业集群规模相对较小,产业链不够完整,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不够紧密,以及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较低,加工企业较为分散,规模不大,部分地区的冷链设施不够完善、管理水平不高,农产品产业链上下游衔接不紧密,农业科技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市场拓展能力不强,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尽管农民收入有所增长,但城乡差距仍较大,且增收难度逐渐加大。农民对土地流转存在顾虑,导致成片土地流转较难,制约了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的扩大。”王芳平建议,通过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完善产业链上下游环节、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培育领军农业企业以及完善冷链仓储运输体系等措施,可以推动宁夏农产品产业集群化发展取得更大成效。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农产品产业集群化发展长期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融资支持等,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提案建议,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监管体系,打击不正当竞争和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支持农产品产业集群化发展、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等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农产品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降低融资成本。对农产品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和优惠,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动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兼并重组,形成具有竞争力的领军企业。
打造“宁字号”品牌 提升品牌竞争力
作为强农富农的重要抓手,农业品牌建设已成为共识,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品牌建设既是“承载者”,也是“助推器”。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精心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中宁枸杞”“盐池滩羊”等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品牌美誉度和市场影响力逐步扩大。
自治区政协委员曹学云在《关于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战略的提案》中指出,全区农产品品牌小、弱、散的问题较为突出,品牌价值效应未得到充分发挥。部分生产主体不注重品牌建设,资金投入明显不足。相比葡萄酒、枸杞、滩羊等,其他农产品品牌亟须提高影响力。多数农产品品牌营销还采用传统渠道,热度提升太慢、品牌形象不够高端,“优质不优价”问题依然突出。
提案建议,加强政策引领,统筹谋划品牌建设。将品牌建设纳入全区和各地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中,进一步强化相关政策扶持,加大财政对企业品牌建设的以奖代补,引导经营主体增加品牌建设投入。推进标准化生产,夯实品牌质量基础。建立健全我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强关键环节管理,推动全链条标准化生产,完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升品牌成色。
“加强品牌农产品包装标识使用管理,提高识别度和使用率。探索建立品牌信用制度,严厉打击假冒、伪造等侵犯品牌的行为。”曹学云还建议,加强品牌宣传,将人文、历史、康养等特色文化内涵融入葡萄酒、枸杞等特色品牌农产品之中,构建专属品牌文化。发展电子商务、直播带货,让我区特色农产品品牌享誉全国,赋能延伸提升农产品产业链、价值链,促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现代绿色智能设施农业发展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发展农业及农业科技极具战略性。而设施农业,是培育和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最佳实践。
自治区政协委员王超在《关于推进现代绿色智能设施农业,打造农业硅谷的提案》中指出,我国设施农业从塑料大棚和拱棚开始,逐渐发展为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发展迅速,总面积达到其他国家总和的5倍以上,但是无论产值、产量,还是现代化水平与荷兰等国家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宁夏,有着丰富的光照资源以及便利的引黄灌溉条件,特色农业发展也迈上了“快车道”,但设施农业发展仍然局限于塑料大棚、拱棚和日光温室,并且土地资源有限,与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度不强,现代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不高,建议将设施农业作为发展农业的重中之重,打造中国版的“荷兰模式”,在全国农业占有一席之地。
提案建议,学习、借鉴、引进荷兰设施农业的先进技术,如无土栽培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AI、大数据、人工智能温室技术、热电联产发电、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管理经验等,大力推动设施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试点先行、逐步推开,打造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既节约土地又不占用耕地,既不受气候影响且单位面积高产出,既节约人力又实现农业工业化。
“现代化设施农业由于高技术门槛和高运营成本,投资巨大,政策支持必不可少,政府、银行必须给予多项扶持政策和补贴措施。”王超建议,通过产业链整合,充分利用光伏发电、工业余热、二氧化碳再利用技术以及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绿色、循环、低碳、智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全新局面,全面降低投资风险、提升项目可行性、实现全产业创新发展,拓展农业强省新空间。宁夏资源丰富,条件优越,应超前谋划、超前布局,全力推进现代化、绿色化、智能化设施农业,成为中国农业界的“硅谷”,加快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记者 王 茜)